發布: |
新聞中心
|
發布時間: |
2019-11-27
|
浏覽次數: |
20
|
11月26日,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在威海職業學院藝馨樓舉行。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學會理事長,高區宣傳部副部長、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威海職業學院副院長孫忠鋒,藝術學院及建築學院相關負責人出席。威海職業學院市非遺保護學會理事,非遺學院導師、項目負責人和非遺社團學生代表參加活動。儀式由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主持。
藝術學院負責人談到,6月我校非遺學院成立,先後引進威海市10個傳統技藝項目,建設威海剪紙、威海錫鑲制作工藝、魯繡、傳統锔藝、威海刻瓷、船模制作技藝、螺钿漆器工藝、膠東花饽饽、琺琅彩裝飾畫和威海木雕10個工作室。非遺學院和項目工作室的成立,讓非遺項目傳承有了平台,解決了“在哪裏”進行非遺技藝傳承的問題。9月,學校宣傳部、非遺學院出台《威海職業學院非遺學院技藝導師聘任管理辦法》,共選聘非遺項目傳承人共11名爲技藝導師,進行傳統技藝的傳授。9月,學校實施卓越工匠培養計劃,錫鑲谷偉老師爲首批卓越工匠導師,3名學生成爲卓越工匠培養對象。錫鑲卓越工匠班的設立標志著非遺技藝傳承從興趣愛好培養轉向專業深度傳承。
非遺學院成立2年多的時間,有五百多名學生參與非遺項目的學習傳承和體驗,組織參加了威海國際食品博覽會、威海市首屆工業設計大賽等活動,“面面俱到社”代表我院參加威海市第八屆食品博覽會並榮獲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兩個獎項。
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講到,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著民族的情感、智慧和道德倫理,是曆史文脈的生動呈現,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培養學生優秀品德的寶貴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威海職業學院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把非物質文化傳承與現代教學相結合,成立了非遺學院,聘請11名傳承人做非遺技藝導師,探索出了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非遺保護傳承、學生品德塑造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教學途徑,培育了大批德才兼備的技術人才。
威海職業學院與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學會聯手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傳承基地,實現社會組織與院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也有利于德智體美教育目標的實現。
介紹學校非遺工作開展情況
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藝術學院